时间:2021-08-23 17:16:30 次 来源: 提交人:新闻网
记者初见“小胡蝶”时,她正在教室里认真翻阅着书本。只见她身穿黑色裙子,一头乌黑的秀发,齐齐的留海,一双不大却很有精神的眼睛,脸上挂着一丝甜蜜的微笑……朴实的打扮,众人之中很难认出,她就是国家奖学金、湖南省徐特立优秀学生奖学金、校长奖学金的获得者——胡蝶。
胡蝶,学前教育学院16级学前教育专业六年制公费定向师范生。说起胡蝶,熟悉她的老师和同学们无不竖起大拇指,勤奋刻苦、活泼开朗、有爱心……成为她的代名词。她曾荣获湖南省第六届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学前教育组一等奖(第一名)、湖南省2020年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个人等省级荣誉3项,荣获校级三好学生标兵、校级十佳大学生等荣誉称号40余项,也是“湖南省普通高校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优秀事迹巡回报告会”报告团成员之一。
飞在勤奋求学路上的“小胡蝶”
2016年9月,这只从湖南湘乡市飞来的“小胡蝶”初来乍到,成为我校学前教育学院的一名公费师范生。从一名初中生到一名大学生,只有15岁的胡蝶像一只勤奋的“小蝴蝶”,轻盈地漫步于课堂、舞蹈房、琴房、图书馆、社团等场所,飞舞着,逐梦着,绽放着。
学习上,胡蝶有着自己的一套方法,她笑称为“学习三部曲”:第一部曲是有计划的学习。胡蝶会根据自身的学习状况制定一个每日学习计划表,今天该学什么、学习后的需要到达的目标、今日目标是否达成都一一记录在手机桌面上,因此,手机也成了她的学习加油站。第二部曲是有重点的学习。学前教育专业各种特有的专业技能课是学习的难点,也是重点。她会针对自身的弱项加强在舞蹈、声乐方面的训练,从刚开始舞蹈的四肢不协调、唱歌发音颤抖到考取舞蹈教师资格证和通过中国音协声乐7级考试。虽然很苦、很累,但她却乐在其中。第三部曲是向书本学习。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在课堂上学习的总是有限的,面对深奥乏味的学前教育学原理、枯涩难记的儿童发展心理学等等学前教育各专业课,胡蝶选择在图书馆奋战到底,不断汲取知识能量,夯实专业基础。付出总会有收获,她的专业成绩排名位于年级第一,学习成绩优良率达100%,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奖学金。
谈起专业技能练习,胡蝶跟记者分享了自己学习普通话的故事。她说,初来长师,不是用满口的塑料普通话与人聊天,便是用湘乡话与老乡交流,周围的同学也会投来质疑的眼神,她都会自豪地给大家科普湘乡话,告诉他们“湘乡恩安’名天下”。与此同时,她也在反思,作为未来的人民教师,普通话是一门必修课,需苦练普通话,湘乡话普通话两手抓。于是伴随荷花池畔的微风,每天清晨6点胡蝶便开始了“练功”。口播操训练、普通话文章的朗读、听新闻联播等等,这都是她的日常。天道酬勤,她以90.4的高分通过普通话二级甲等考试,并加入了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的语言组,2019年被特邀参加湖南省教育系统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文艺汇演,出演朗诵节目《人民之光》。
踏在挑战自我路上的“小胡蝶”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青年学子:“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在青年大学习中,胡蝶对总书记这句话记忆犹新,她时常鼓励自己要积极面对学习生活中的难题,要勇于尝试,敢于挑战自我。
2020年,学校举行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参加比赛的主力军为15级六年制、16级五年制和17级四年级的学生,在封蕊老师的鼓励下,胡蝶抱着试试的想法,报名参加了学院组织的师范生技能大赛。
“在我的印象中,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是全省来自各院校最优秀的师范生大佬们汇聚一起大PK,要想从院赛中脱颖而出晋级校赛和省赛,前期要经历重重关卡,而院赛就是第一关。这一关是由我自己选择擅长领域,我果断地选择了语言领域,精心制作教具,设计活动过程……”回忆起当时地的参赛想法与场景时,胡蝶这样对记者说道。
顺利入围校赛后,胡蝶开始与自己较上了劲,她怀着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与训练下,秉承着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结合教学活动的设计,运用丰富的教学策略,创设有趣的游戏情境,让活动更加生动。最后,胡蝶作为种子选手,被学校推荐参加湖南省第六届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在学前教育学院院长张晓辉教授、指导老师郭咏梅教授的悉心指导下,经过三个月的不懈努力和反复打磨,她一鸣惊人,以全省第一的好成绩拿下了湖南省第六届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学前教育组一等奖。
荣誉的背后,有太多的付出与努力。她说:“期间的心理状态就是自我鼓励——被老师“打击”——伤心欲绝——自我鼓励再战斗……我就是打不倒的小强,越挫越勇。”“努力努力再努力,你努力谁也给不了你想要的生活。挑战自我永远在路上,唯有夯实基础,才能在为学日进中成就真才实学,拥有挑战高峰的勇气与本领,唯有奋斗,才能不负韶华。”
走在志愿奉献路上的“小胡蝶”
不仅在学业上,胡蝶对自己的课余实践生活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她将自己在专业课上学到的知识,积极转化到社会实践当中,不断地丰富自己,不断地奉献自己。
2020年暑假前夕,学院发起号召,鼓励公费定向生返乡参加社会实践,阅读完文件要求,胡蝶心里也暗暗有了盘算。她主动与自己的母校湘乡市虞唐镇中心小学联系,获得学校认可的同时,组织同在湘乡的同学做好详细教学计划,用自己的专业能力为家乡尽一份力。她们以“献师范教育智慧,暖家乡疫时童心”为主题,在湘乡市虞唐镇开展了为期十一天的“教育关爱”志愿服务活动,并组织了一场教学汇报演出,深受当地村民的欢迎,期间服务对象36名儿童,活动开展时长264个小时。
在这期间,为了方便工作的开展,胡蝶把队员们全部接到了自己家中,跟大家同吃同住。为了安排第二天的课程、准备最后的汇演,她们经常一同工作到深夜。夏夜的蝉鸣时常吵得人心烦,对工作安排的修改也让人“心力交瘁”,可是只要一想到第二天能见到孩子们甜甜的笑脸,胡蝶就觉得自己瞬间浑身充满干劲。
在汇演准备中,最令人胡蝶头疼的就是这里的孩子们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因此对声乐和舞蹈一窍不通。但这也是优点,因为孩子们从未被雕饰过,真正保留了最自然最童真的一面。于是胡蝶和其他小老师们就利用这一点,找出每一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配合他们自身的特色,设计出一场别开生面的舞台演出。果然孩子们变得自信满满,在最后的展演时刻,都表现得落落大方。
胡蝶在本次实践工作中敏锐意识到了乡村教育中,家长参与度不足的问题。于是她和其他小老师积极发展家长志愿者,拉动当地乡民参与到孩子的教育活动中来。从刚开始学生家长自发来校帮忙大扫除,到活动中途家长盛情不减地送来四五箱矿泉水、五六斤哈密瓜、七八斤黑布林等夏日“补给品”,以及后来教学成果汇报展演家长们纷纷踊跃报名参与家长志愿者的工作……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积极配合与支持志愿活动,使得志愿活动能够有一个完美的落幕。
汇报演出正式开始前,胡蝶与其他小老师们邀请镇上的父老乡亲共聚一堂,希望为小镇送上一场欢乐盛宴,也希望家长们能见证自己孩子不一样的一面。
表演开始了。舞台上,是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他们将表演当做游戏一般,尽情展现自己身上的优点。舞台下,是一众欣慰的家长乡亲,看着自己的孩子如此开心,他们也非常满意。而舞台后,是这一群花季少女,她们看过孩子们的表演和观众们赞许的眼神后,相视一笑,暗暗松了口气,也不由得在心底为自己鼓起掌来。演出结束后,孩子们久久不愿离去,他们说:“希望这个活动可以办更长时间,希望老师们明年还来!”孩子们和家长们对小老师的不舍与喜爱,正是这些辛劳的日夜里给胡蝶她们最好的回报。在胡蝶看来,此一行,收获比失去更多,欢笑比汗水更多。
做实践活动无疑是累的,但正因为有了这份热爱,所以一切又都是幸福的。胡蝶希望乡村里的孩子能够像城市里的孩子一样,享有同样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胡蝶说:“我是一名公费定向生,不久的将来,我要返乡去教育和引导曾经的‘我’,社会实践活动是当代大学生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重要渠道。应该把课堂上所学的专业知识用于服务家乡教育,推动乡村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我还要继续努力,我们公费定向生都应该继续努力。”(撰稿:学通社 章雨婷 尹湄 编辑/审核:邓东京)